高中物理是高中難度比較大的科目,學生需要對物理基礎知識鞏固記憶,才能提高成績。下面由出國留學網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直線運動”,本文僅供參考,持續關注本站將可以持續獲取更多的知識點!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直線運動
一、機械運動:一物體相對其它物體的位置變化,叫機械運動。
1、參考系:為研究物體運動假定不動的物體;又名參照物(參照物不一定靜止)。
2、質點:只考慮物體的質量、不考慮其大小、形狀的物體。
(1)質點是一理想化模型。
(2)把物體視為質點的條件:物體的形狀、大小相對所研究對象小的可忽略不計時。
如:研究地球繞太陽運動,火車從北京到上海。
3、時刻、時間間隔: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是一點、時間間隔是一線段。
如:5點正、9點、7點30是時刻,45分鐘、3小時是時間間隔。
4、位移:從起點到終點的有相線段,位移是矢量,用有相線段表示;路程:描述質點運動軌跡的曲線。
(1)位移為零、路程不一定為零;路程為零,位移一定為零。
(2)只有當質點作單向直線運動時,質點的位移才等于路程。
(3)位移的國際單位是米,用m表示。
5、位移時間圖象:建立一直角坐標系,橫軸表示時間,縱軸表示位移。
(1)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是一條與橫軸平行的直線。
(2)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像是一條傾斜直線。
(3)位移圖像與橫軸夾角的正切值表示速度;夾角越大,速度越大。
6、速度是表示質點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1)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度較瞬時速度;物體在某一段時間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2)速率只表示速度的大小,是標量。
7、加速度:是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
(1)加速度的定義式:a=vt-v0/t。
(2)加速度的大小與物體速度大小無關。
(3)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為零加速度不一定為零;加速度為零速度不一定為零。
(4)速度改變等于末速減初速。加速度等于速度改變與所用時間的比值(速度的變化率)加速度大小與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無關。
(5)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變化方向相同。
(6)加速度的國際單位是m/s2。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1、速度: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速度和時間的關系:vt=v0+at。
注:一般我們以初速度的方向為正方向,則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1)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勻變速運動的物體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勻變速直線運動位移和時間的關系:s=v0t+1/2at。
注意:當物體作加速運動時a取正值,當物體作減速運動時a取負值。
3、推論:2as=vt2-v02。
4、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兩個連續相等時間間隔內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前1秒,前2秒,??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時間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與時間的關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數比。
三、自由落體運動: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高處靜止下落的物體所作的運動。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論:2gh=vt2。
拓展閱讀:高中物理記憶口訣
1.處理直線運動的方法
運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簡法。
中間時刻速度法,初速度為零比例法。
再加幾何圖像法,求解運動好方法。
自由落體是實例,初速為零a為g。
中心時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值。
2.追及
兩物同向來追擊,追上相遇用位移。
速度相等關鍵點,距離最遠或最近。
草圖圖象方法好,審題分析求嚴密。
3.自由落體運動
只受重力靜止始,加速度g是定值。
等時位移一三五,等距時速根號比。
末速用時高度定,根號下邊除以g。
4.追及相遇問題解法
畫草圖,想情景。
選對象,建模型。
分析狀態和過程。
找規律、列方程。
檢驗結果行不行。
5.彈簧振子振動
彈簧振子來振動,簡諧運動最典型。
a隨回復力變化,方向始終指平衡。
大小位移成正比,位移特指對平衡注。
速度與a變化反,這個減時那個增。
動能勢能互轉化,周期變化且守恒。
(注:平衡位置)
6.求電場強度
求場強,方法多,定義用途最廣闊。
點電電場有公式,平方反比決定著。
勻強電場最典型,E、U關系d連著。
靜電平衡也能用,合場強零矢量和。
7.解綜合題
解綜合題并不難,審清題意是關鍵。
借助草圖方法好,分段處理很常見。
平衡臨界須關注,運動隨著受力變。
求誰設誰常用到,順藤摸瓜來思考。
牽扯進去即成功,方程數目不能少。
推倒演算求細心,驗算作答莫忘了。